网贷大数据信用报告能够告诉你什么?网贷为何老是秒拒?网贷大数据报告能够告诉你什么?为什么要查询网贷?
点击立即查看通过出租个人银行卡、电话卡,或是将个人的微信、支付宝及网上银行账户供他人用于资金往来,以此日进斗金,获取所谓的“简便收益”,实则是步入了法律的雷区,而非发财捷径。
于今年1月3日,十堰市公安部门茅箭区分局的刑侦大队,在天津市公安静海区分局大丰堆镇派出所的协作下,成功拘捕了一名涉嫌帮助信息网络犯罪的嫌疑人张某(男性,21岁,籍贯内蒙古通辽市)。
此前,张某因经济拮据,开始在网络上探寻借贷途径。恰逢一位昵称为“沁园春·雪”的网友主动现身,承诺可办理“无需担保、低息、快速放款”的贷款服务。张某随即添加该网友为好友。然而,对方话锋一转,透露当前贷款服务暂停,但若张某急需资金,可通过开设银行账户并交由对方使用,实现快速获利的方案。
面对每提供一个账户即可获得2000元报酬的诱惑,急于求财的张某,鉴于此法简便快捷,未加思索便将自己的银行账户信息拱手相让。
交易之后,张某心生疑虑,通过网络搜索发现,这种行为可能涉及不法活动。当他向网友表达担忧时,对方坚称所属正规企业,仅用于增加资金流动性和信用评级,无任何负面影响。经过多次确认,张某的忧虑暂时缓解,却未曾料到,这一切与网友的保证背道而驰。直至被茅箭警方拘留,他才恍然大悟,自己的银行账户竟成了诈骗集团转移非法所得的工具。
据警方透露,张某出借的银行卡关联了一起高达30万元的诈骗案件,他本人也由此成为了电信网络诈骗犯罪链上的一环——“帮凶”。
目前,张某已被依法采取刑事强制措施。经警方教育,他主动同意退还受害人3万元损失。此案正在进一步调查处理中。
警方郑重警示: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活动日益猖狂,严重威胁公众的财产安全。帮助信息网络犯罪,尤其是提供电话卡、银行卡及支付工具等行为,无疑为电信诈骗的蔓延打开了方便之门。任何明知他人从事电信诈骗活动,仍提供支付结算工具,参与“跑分”洗钱,一旦涉及金额或非法所得达到特定标准,均可能构成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。在此,呼吁广大民众,切勿轻易泄露或出让个人电话卡、银行卡,勿贪蝇头小利,拒绝参与任何非法敛财活动。
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,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。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,不拥有所有权,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。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/违法违规的内容,请发送邮件到 297919344@qq.com,一经查实,本站将立刻删除。风险提示:本站作为信息共享平台无法对信息的真实性及准确性做出判断,不承担任何财产损失和法律责任,若您不同意该提示,请关闭网页且不要在本站拓展任何合作,否则造成的任何损失由您个人承担。本文地址:https://51cwd.cn/28409.html